當前,個人住房貸款提前還貸情況明顯增多,存在部分借款人因不明情況盲目跟風、被不法分子誤導欺騙違規使用經營貸、消費貸“提前還房貸”,被收取高額中介服務和資金過橋費用等風險隱患。對此,河北銀保監局發布2023年第2期消費者風險提示,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在金融機構辦理“提前還房貸”時,應依據自身經濟條件理性歸還,注意“以貸轉貸”風險隱患,依法合理維權。
需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一、科學判斷理性決策。借款人要科學判斷自己的收入走勢,綜合考慮贍養老人、撫養子女、保障自身醫療和養老費用等未來支出因素,理性決策是否需要“提前還房貸”,避免盲目跟風。
二、看清房貸合同約定。仔細閱讀與金融機構簽訂的房貸合同中關于提前還款的相關約定,保護好自身權益。重點關注:是否需要繳納違約金、是否有最低還款年限等要求。建議金融消費者“提前還房貸”前,先與金融機構聯系,確認辦理提前還款業務的流程和所需資料。
三、警惕違規轉貸風險。警惕“貸款中介”誘導,識別違規轉貸背后隱藏的風險。一是騙貸法律風險。偽造經營資料,以欺騙手段獲取銀行貸款,情節嚴重的,司法機關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二是違規改變貸款用途風險。如消費者未按貸款合同約定用途使用貸款,可能需要承擔違約責任,被提前收回貸款。三是續貸風險。所謂的中長期經營貸只是額度授信,貸款到期需重新審核且利率也有可能變化,消費者將面臨較大的續貸風險。四是財務風險。“貸款中介”可能收取高額過橋資金、中介服務等費用,實際綜合成本可能超過銀行房貸利率,甚至騙走消費者的貸款。五是個人信息泄露風險。部分“貸款中介”獲取消費者個人貸款信息后,可能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出售消費者信息,謀取非法利益,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借款人若確有“提前還房貸”需求,應向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咨詢,不隨意透漏身份信息、銀行賬號、財產情況等個人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文章來源:河北銀保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