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單一信托規模繼續下降,與之相對應的服務信托規模正持續上升。一降一升,表明信托業“去通道、治亂象”效果明顯。信托公司主動管理業務增長明顯,傳統銀信合作通道業務持續式微,行業深化轉型效果逐步顯現。渤海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持續深入服務實體經濟。
11月26日,中國信托業協會發布《2019年三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業務數據》。數據顯示,全國68家信托公司受托資產規模持續下降,金額為21.99萬億元,較二季度末下降5376.90億元,環比下降2.39%。分析數據發現,信托業在去通道、治亂象、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方面進一步取得成效。
信托業積極轉型服務實體經濟。截至三季度末,投向工商企業的信托資金余額5.51萬億元,在資金信托中占比為29.76%。截至三季度末,今年新增投向工商企業的信托資金1.09萬億元,在今年新增的資金信托規模中占比也較高,增至33%,環比增加1.15%。這表明信托行業堅定服務實體經濟,尤其在紓困民營小微企業、助力節能環保和支持高技術制造業方面積極行動。
多家信托公司在服務實體經濟上取得成效。渤海信托不斷拓展服務實體經濟廣度和深度,加大創新轉型力度,增加了有效資金供給,顯著提升了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今年以來,渤海信托在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冬奧會籌備等重大國家戰略的同時,進一步拓展了服務實體經濟的業務領域,穩步推進對重點領域的金融服務。目前,渤海信托管理信托資產中投向實體經濟,比如制造業、基礎設施建設、節能環保、產業轉型升級等領域的規模為3300多億元。”渤海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信托行業要將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與行業自身高質量發展相結合。信托公司可以結合自身股東資源稟賦和行業資源經驗,深度開展產融結合,提供專業化能力驅動的金融整合服務,提振激活制造業的發展活力和創新動力。例如,在高技術制造業,通過開展知識產權信托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在解決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方面,信托公司可以通過組建紓困基金開展投貸聯動、股權投資等方式,拓展信托服務。”中國信托業協會特約研究員袁田表示道。
袁田認為,信托公司可探索創新以受托服務為核心的服務信托,將金融服務與財富管理服務相結合,在家族信托、家庭信托、資產證券化信托、賬戶管理信托等方面積極開拓,運用金融科技結合具體場景,滿足客戶多元需求,提高信托服務效率和效果。
本文轉載自《經濟日報》11月28日報道